找到相关内容141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严法师答:此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是真的吗?

    能舍、难忍能忍的菩萨道,方能成佛。历第一大阿僧只劫满,才能出离三界,这是一般菩萨成佛的通途。我们没有发现初发心菩萨,对于修行的前途,产生怀疑的记载,只要信心坚固,愿心正确,终极的目标不变,就不必畏惧不...圣严法师答: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。了道是了什么道?为什么要披毛戴角还?上焉者,有人道、天道、声闻道、菩萨道与佛道;下焉者有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。因为高下不等,不得笼统地说‘了道&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74811736.html
  • 佛制不可改变

    的出家人顶礼,合十问讯即可。   所以,你要想成菩萨成佛,就必须以戒为师,不可贪图享受,无论社会多么发展,佛制不可改变。 ...你,如果是出家人说这种话,则有问题了。释迦佛本是一国之储君——悉达多太子。他本有娇妻爱子和享不尽的荣华贵贵,却选择了出家修行的路,最后在菩提树下禅定得道成佛,之后广收弟子宣讲佛法,教弟子托钵化缘,“循...

    果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4056215.html
  • 净土新视窗

    众生皆“行净”,故说“行净则彼众生净”。如是同行众生(众生净)来生菩萨成佛之国土,故说“众生净则佛土净”。因此,建立人间净土的理论基础,即依于“心净→行净→众生净→佛土净”的模式,从人类身、语、意三种...成为信仰者往生的首选之地。尤其在西方极乐净土相当流行的今日,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一切,而成为佛教信仰的一大主流。  净土是如何建立的呢?问题容易提出,回答却不那么简单。以西方净土为例:法藏菩萨从世自在...

    心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862952.html
  • 文殊智慧的启迪

    佛教界被尊称为“三世佛母”。因为他有教导众生发心成佛的誓愿,故再做菩萨,来此娑婆世界,帮助释迦牟尼佛,开启众生成佛的智慧,被视为智慧的化身,成功的象征。人们虔诚地礼拜祈祷,是期盼从文殊菩萨那里受到启迪...行,无不吉祥。”文殊菩萨本来早已修行圆满,成了佛,但在他成佛之前,就彻底明白:人人都有佛性,人人都可以成佛。但众生中大多弄不明白,认为成佛太玄妙,不敢接近,即使天天念佛、拜佛,也不敢肯定的说:“我...

    本焕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3679217.html
  • 拂尘除垢话扫地

    心志”的教导下有所体会而写出来的。师公对师父的生活教育影响很深,而师父果然不负所望,不但在动中修持,更立下了菩萨的大愿力--  生生世世来娑婆世间作清道夫,行菩萨道净化人心,直至弥勒菩萨成佛。  要说...永远伴随著我们,不会忘记;也愿师父上人所度化海内外的上万名出家在家弟子,都能铭记师父的菩萨行愿,生生世世追随 上人净化人心的脚步坚定行去! ...

    果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2556366.html
  • 佛教慈善思想的内涵

    为第一,布施是菩萨成佛的最重要的实践。   布施的目的,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五说,行智人之施,为怜憨,为他人得安乐,他人生布施之心,以断诸种烦恼,人于涅槃,断尽有漏。此种布施,决非为求报酬。如果施财而...有生之物,大者至于禽兽,小者及看不见的微生物。这种慈悲甚至涉及无情草木,所谓“草木国土,悉皆成佛”   这种慈悲精神贯穿佛教全部教义,成为佛教徒投身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。菩萨是...

    郑碧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0464959.html
  • 陈正:佛教与社会责任

    广结善缘,让佛法的清流生生不息,亦感恩与佩服30位以上具慈悲与愿力的菩萨成佛种子,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,发长远心出家修行。 ...身体不佳是我最担心的,现代人常有的忧郁症我也亲身经历,精进学佛后却也神奇的康复,乃病由心生,去除烦恼身心清净,自然康复神速也就不足为奇,在诸佛菩萨的环境里充满法喜。 ...

    陈正 ( 台湾中台禅寺普正精舍会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173329.html
  • 宋明理学里的佛学成分(上)

    肯綮,佛家于生死问题的关切乃吾国传统文化重要之补充,小乘求涅槃求解脱,经人天七次往返,方成佛果,再度众生;大乘不求灰身灭智,求自度度人,度人于彼岸,自身亦至彼岸,也是成菩萨成佛后再度众生。难脱轮回的...圣人本心,同样如此,“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”。李翱把此心态名之诚。特重《中庸》,以儒家自有性命之学,本不必求之老释。但尽人伦,行礼乐,佛学中却无。殊不知现在学佛人特重人天乘之修习,人天乘是以后罗汉、菩萨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791540.html
  • 佛观世事如梦如幻[宣化上人]

    、琉璃、玻璃、砗磲、赤珠、玛瑙。在极乐世界,这个地都是黄金所成就的。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,就连我们这个地也都变成琉璃,但是我们现在这是瓦石成的地,所以是很粗的。那么所有一切万事万物,你看它是好,它就会...这个妄,把真的都忘了。   佛说了方便门,这方便门是诸佛所设出来的三乘法门,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这种的方便法。众生若依这种法修行,就能证果,能成佛。在佛来讲,这方便法就是为实施权,为实法来施这权教。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解

    烦恼|空性|看破|放下|出离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9130693997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”诠释之三——以“三心”的思想结构为中心

    集合在菩萨成佛的国土,所以“众生净则佛土净”。   《维摩诘经》在十七种“净土之行”后,则有一段经文:   菩萨(1)随其直心(2)则能发行,随...ldquo;净土之行”解释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的过程,而智顗的解释,则与二者有所不同。智顗从通、别、圆三教来解释,依横、竖两义,依横义则一一诸行皆至金刚心,依竖义则是从浅至深;而且,智顗将此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3739176.html